请听化石的证词:进化从来没有发生过

写一条评论

达尔文的忧虑

1859年11月的英国伦敦已经入冬,但寒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这里发生了一件街头热议的大新闻,一本名为《物种起源》的书出版了,

作者是一位生物学家和博物学家,名字叫做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当时该书出版的盛况用洛阳纸贵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第一批印刷出来的1250册在当天就销售一空。书中提出了一个解释生物来源的假说,现称为“进化论”,它假定一类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生物,由此就产生地球上所有种类的生物。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被书中的观点震惊了: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尽管生物学界很快就接受了这套前所未闻的理论,但达尔文心中明白,他的理论始终存在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书中他坦言道:

“地质研究虽然已经为现存的和灭绝的属增添了大量物种,并且缩小了某些类群之间原有的间隔,然而,它几乎还是不能用无数细微中间变种将物种连接起来,从而消除物种间的界限;这个问题没有消除,恐怕能对我的观点构成最严重和最明显的反对。”5

达尔文承认:缺乏中间环节是进化“最严重和最明显的”问题

达尔文承认:缺乏中间环节是进化“最严重和最明显的”问题

如果进化确实发生过,那么化石记录中的中间环节应该如达尔文所预测的那样,随处可见、“不可胜数”才对,至少也应该能找到一个确定无疑的中间环节,但事实上却一个也没有!他把中间环节的缺失称为一个“最严重和最明显的”问题。因为在化石记录中,各个物种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明显的,都没有找到有力的中间环节,因此没有证据显示生物变成另一种生物。

虽然达尔文把其理论的困难之处很诚实地说出来,但他并不甘心于此。达尔文认为当时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都仍处于早期阶段,或许随着研究的深入进行,科学家在未来肯定能发现这些中间环节,为他的理论正名。 

伦敦的著名地标大本钟

伦敦的著名地标大本钟 

伦敦的著名地标大本钟恰好也在1859年建好落成使用。让我们乘着钟声,带着达尔文的遗愿和期盼,一起飘向远方,跨过历史的长河,迈入21世纪,看看在达尔文眼中的那个未来世代,能否找到他心中所愿的“中间环节”。


现代检验进化论的方法

按照科学的方法,任何假说一旦被提出,就必须接受事实和实验数据的检验。如果假说得到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才能成为“理论”。若假说得不到数据的支持,那它就必须进行修改,或被淘汰。

现在很多人认为,既然当今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进化论,进化论肯定有充分的科学理据。但事实却完全相反,不论是在达尔文时代还是在今天,进化论的关键部分(一类生物会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生物)其实从来没有得到科学证据的支持,而反对进化的证据却非常多 

化石:生物历史的关键物证
化石:生物历史的关键物证

因此有必要严格地从科学的角度来仔细审查进化假说,其中化石就是关键的“物证”,它们是过去的生物留下的记录。通过研究化石,就能知道在过去进化是否真的发生过。


通过化石验证进化假说

如果地球的生物都是从另一种生物逐渐变过来的话,那古生物学(研究化石的科学)必定能够发现证明一个物种“进化成”另一个物种的化石。

例如,如果动物AAA可以逐渐变成动物BBB,那么应该可以发现介于它们之间“逐渐变化的过渡形态”化石(即同时具有两者特征的AAB、ABB化石)。达尔文认为这种生物肯定存在,他称之为“中间环节”。

科学家在检查标本

科学家在检查标本

在达尔文用化石的数据来检验进化假说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遇到极大的困难:中间环节的化石并没有像达尔文推测的那样多得“不可胜数”,到今天进化论者只能举出极少数几例所谓的“中间环节”化石,而且这些化石还非常值得怀疑!


始祖鸟是中间环节吗?

最有名的“中间环节”化石之一就是始祖鸟,进化论者认为它是介于恐龙与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但它们的化石非常清楚地展现了羽毛的痕迹,对羽毛印痕的研究表明,始祖鸟的羽毛与今天飞鸟的羽毛是一样的。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化石中的骨头、大脑结构和内耳结构(用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与现代鸟类的非常类似2——这些都完全符合一只飞鸟的特征(而没有恐龙的特征),表明这种生物其实就是一种能够在天空飞翔的鸟。

进化论者之所以称始祖鸟为 “中间环节”是根据它有牙齿(而现存的鸟类没有),翅膀上有爪子。但现在的蕉鹃和麝雉鸟的幼鸟的翅膀上也有爪子,到它们成年的时候,这些爪子就消失了。

麝雉鸟(请留意其爪子)

麝雉鸟(请留意其爪子)

因为始祖鸟与现存鸟类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进化论者就称它是一种介于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过渡形态。但这种看法过于强调始祖鸟的微小差异,如果从其羽毛的特点、骨架、大脑和内耳的结构等方面看,始祖鸟其实就是真正的飞鸟。爬行动物如果真的变成鸟类,理应出现许多过渡形态,但奇怪的是所谓“中间环节”就是一只会飞的鸟。


南方古猿是中间环节吗?

“中间环节”的另一个经典例子是南方古猿,进化论者认为它是介于猿类与人类之间的过渡形态。

称为 “露西(Lucy)”的化石是南方古猿留下的较为完整的骨架

称为 “露西(Lucy)”的化石是南方古猿留下的较为完整的骨架

古生物学家通常考察某种生物所特有的、标志性的骨头来判断它的种类,例如大多数动物的颌骨都很独特。南方古猿的颌骨呈现为“V”字形,这是猿类所特有的。肱骨与桡骨的比例同样表明南方古猿就是猿。其实这副骨架的每一块骨头都可以表明南方古猿就是猿猴。

那为什么进化论者还称它为中间环节呢?因为其髋关节和踝关节若按照某种方式复原,就可能会让这只动物舒适地站起来。也就是说,南方古猿有直立行走的可能性,因此一些科学家便将它视为中间环节。

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方古猿的腕骨与现代黑猩猩的非常相似,现代黑猩猩用其后肢和前肢的指关节行走。根据其腕骨的情况,应该把它划入用前肢指关节行走的猿的行列3,而且它的内耳(平衡器官)不适于直立行走。4 

南方古猿像黑猩猩一样适于用前肢的指关节行走,不习惯直立行走

南方古猿像黑猩猩一样适于用前肢的指关节行走,不习惯直立行走

进化论者强调南方古猿化石中直立行走的可能性,但其腕骨和内耳的特征表明它不适于直立行走,且其骨架完全属于猿类,因此可以肯定它不是中间环节,而是一种灭绝的猿类品种

现在已经出土了数以亿计的动物化石,但进化论者拿得出手的极少数“中间环节”都存在与始祖鸟和南方古猿类似的问题,都与所连接的两个物种中的一个极为相似,而与另一个并不相似(要了解其他“中间环节”请见文末的扩展阅读)。更为合理的做法,应该把这些“中间环节”看作是所相似的那类动物的一个品种,而并非两种生物之间的中间过渡形态。


现代进化假说检验的结论

“中间环节”的另一个经典例子是南方古猿,进化论者认为它是介于猿类与人类之间的过渡形态。

到今天古生物学家有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中间环节呢?没有!我们可以读一读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兼化石记录专家大卫·劳普博士(Dr. David Raup)所写的一段话:

《物种起源》的出版至今已经有120年了,我们对化石记录的认识已经大大地拓展……但讽刺的是,与达尔文时代相比,我们现今所拥有的可以为进化之过渡提供证明的例子甚至比以前更少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我们掌握了更加详细的信息,在化石记录中,一些曾经用于证明达尔文式变化的经典案例——如北美马的进化——目前已经被抛弃或必须作修改。6

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博士

古生物学家大卫·劳普博士

劳普博士认为,现今中间环节的缺失甚至比达尔文时代更严重了!我们且看一位进化论者施瓦茨的观点:

根据达尔文的说法,化石记录中应有很多由进化程度较低的到较高的过渡形态……但如今,所谓的过渡物种不但没有填补化石记录中的间隔,大多数古生物学家反倒发现,化石记录中只有间隔,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化石记录的物种之间存在过渡的中间物种。7

施瓦茨博士承认,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只有间隔,并没有发现所谓的过渡形态。化石记录揭示的情形与达尔文当年预测的刚好相反:所有的新物种都是突然出现的,它们没有任何进化祖先。


化石物证的总结陈词

用化石的数据验证进化论的结果是,几乎没有什么数据支持进化论,反对进化论的数据反倒有很多(还包括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活化石等),因此从科学的方法来看,至今进化最多还只能算是一个未被证实的假说

如果化石(地球生物过去的历史记录)并没有为进化论提供任何的证据,我们就不应该相信它,因为化石在不断地作证:进化从来没有发生过!

化石在作证:进化从来没有发生过!

化石在作证:进化从来没有发生过!

 

尾声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伦敦郊外的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他被厚葬在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带着他的遗愿和期盼,长眠于地下。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这座巍峨壮丽的大教堂不时会传出读经的声音,信徒们高声道:

“神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事就这样成了。25 於是神造出野兽,各从其类;牲畜,各从其类;地上一切昆虫,各从其类。神看著是好的。…… 27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象造男造女。”

愿达尔文的忧虑和疑问得到解答。

 

【扩展阅读】

● 澄江化石群——掷向达尔文主义的机弦甩石

●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化石指向创造,而非进化

● 鲸进化的谎言

● 西伯利亚冰封的幼狮干尸

● 神风特工鱼龙(多层化石)——“年老地球”派的一次惨败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Exploring creation with biology (2nd edition), Wile and Durnell, Module 9, 2005.

2.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ress Release, August 4, 2004, http://www.utexas.edu/cons/news/imaging.html, retrieved 01/06/05.

3. Richmond, B.G. and Strait, D.S., Evidence that humans evolved from a knuckle­walking ancestor, Nature 404:382–385, 2000; doi:10.1038/35006045.

4. Fred Spoor et al., “Implications of early hominid labyrinthine morphology for evolution of human bipedal locomotion,” Nature 369:645-8, 1994.

5. Charles Darwin, The Origin of Species, 6th ed, New York, NY: Collier Books, 1962, 462. 中文译文参考《物种源始》李虎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版。

6. David Raup,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50:25, 1979.

7. Jeffrey H. Schwartz, Sudden Origins XE "Sudden Origins" ,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1999, 89.

8. 图片、封面:百度、维基百科。

 
正在加载评论... 之后将刷新评论 00:00.

成为第一个发表评论的人。

发表评论...
字符限制。
或作为访客发布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