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彰显神的荣耀!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3期

原文章名:Termites—to the glory of God!

——唐·巴顿(Don Batten)采访白蚁专家维克多·迈耶(Victor Meyer)博士

维克多·迈耶在南非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家庭出生长大,该家庭属于胡格诺派(Hugue-not)。1 迈耶继承了父亲对户外运动的热爱,被纳塔尔公园委员会(Natal Parks Board)聘为初级公园管理员(Cadet Ranger),在夸祖鲁 - 纳塔尔省(KwaZulu-Natal)的偏远地区工作。他的工作除了管理员的日常事务、反偷猎巡逻,还负责抓捕猎物。这引起了他对白蚁的兴趣,他的研究使他获得了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迈耶还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木虱,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基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基础,却完全违背科学的物理法则,基督徒怎能相信基督的复活,却不相信圣经中神启示记录的时间范围内的瞬间创造呢?

迈耶、他的妻子黛比(Debbie)和女儿娜丁(Nadine) 于2004 年移民到新西兰。他在一家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卫生专业人员服务的组织从事技术写作。尽管医学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迈耶发现对无脊椎动物作为传播疾病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感染)的研究很有意义,因为这个领域也与他的昆虫学背景相关。

从迈耶幼年时信主以来,他就笃信圣经,把圣经当作神的启示。他的父亲鼓励他相信圣经的历史,包括挪亚全球大洪水。因此,他总是倾向于相信圣经(“年轻地球”)的时间框架。尽管如此,大学学习期间,他也接受过“间隔论”(Gap Theory)这种错误的年老地球论,还曾不听父亲的劝告,接受了“局部洪水”(即挪亚洪水并非全球性洪水)的观点。他曾受到休·罗斯(Hugh Ross)博士关于起源的教导的影响——其中一些教导在 1980 年代末或 1990 年代初在南非国家电视
台播出。迈耶分享道:“由于罗斯言辞流畅、满腔学术热情,他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甚至在 1990 年代中期就订阅了他的新闻通讯,这阻碍了我研究有关地球年龄的圣经经文和科学证据。”


白蚁蚁后
白蚁蚁后(育种雌性)由工蚁照料,由兵蚁看守。

然而,迈耶对圣经创造的信心得到了重新建立,这主要是因为读了“国际创造论事工的乔纳森·萨法蒂(Jonathan Sarfati)博士的著名三部曲”。2 迈耶表示:“对圣经高度重视的合理、连贯、科学的方法既令人印象深刻又令人信服。”

他对那些反对直白读经的观点保持警惕。如果将圣经直白的内容全当作寓言不予理睬,就无法汲取出原意的更深层次。基督复活是我们信仰的基础,却完全违背科学的物理法则,基督徒怎能相信基督的复活,却不相信圣经中神启示记录的时间范围内的瞬间创造呢?


白蚁 :有益!

一想到白蚁,人们就会联想到房屋被毁,以及邻近的害虫防治公司!然而,在自然栖息地,白蚁是有益的,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白蚁能高效地将木质垃圾还原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正如迈耶在深入研究克鲁格国家公园(KNP)北部堆筑白蚁时发现的那样,它们在养分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为了完成硕士研究 3 在丛林中走了超过 400 公里(250 英里),通常都是未知的路途,肉食动物和危险的草食动物在其中自由行动。尽管如此——靠着神的恩典——迈耶的生命从未受到威胁。他研究了公园北部的白蚁丘,确定土壤类型有助于判断它们的密度和分布。这项工作让他获得了杰出荣誉。


博士研究


迈耶和妻子黛比及女儿娜丁
迈耶现在和妻子黛比及女儿娜丁在新西兰生活和工作。

迈耶的昆虫学博士研究(比勒陀利亚大学)4 是考察克鲁格国家公园中最丰富的堆筑者,纳塔兰西斯巨白蚁(Macrotermes natalensis)。他挖掘了小型、中型和大型土堆,以确定每个蚁群的个体数量。迈耶和勤奋的白蚁追踪者发现,最高的土堆有 5.3 米高(17英尺),根据小土堆的数量估计有近 100 万只白蚁。

在他和同事的众多发现中,其中一个是,兵蚁的比例随着蚁群年龄增长和繁殖成功率达到高峰而下降。5 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保护群落不再是一个首要任务,所以生产兵蚁的能源成本降低了。

减少对兵蚁的投入有利于蚁群生存,因为更多的工蚁意味着营养循环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在大型巢穴周围的觅食区以外收集食物。因此,工蚁和兵蚁之间的持续平衡得以维持。研究结果还提供了基线数据,可据此衡量未来的蚁群动态,因此被克鲁格国家公园管理计划采用。6


迈耶和他的妻子黛比
迈耶和他的妻子黛比,黛比也是基督徒和自然爱好者。
(娜丁·迈耶摄)


以迈耶博士命名的新物种

迈耶博士在 1995 年发现了一种新的陆生等足目动物(木虱),最近以他的名字命名——克诺里洛·梅耶里(Ctenorillo meyeri)。7 这种等足动物仅与白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被称为“嗜白蚁”(喜欢白蚁)。它从与白蚁群落的关系中获益,但不会对其造成伤害(称为“共栖”)。这是犰狳科中第一个嗜白蚁物种的例子。这种小甲壳动物可以卷成一个球来保护自己,并在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迈耶博士现在是修订新西兰等足类动物分类的研究小组的一员。


白蚁群落——神创造的见证

正如迈耶博士所说:如箴言 30:25所提到的,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肯定是神所设立的。

形成群体的白蚁是“完全社会性的”昆虫,也就是说一只雌性蚁后与一些雄性蚁王产生后代。非育种工蚁照顾幼虫,兵蚁保卫巢穴。筑巢和调节育雏温度都需要大量的协调配合。这样的社会性怎么可能是进化的呢?正如迈耶博士所说:“白蚁微不足道的大脑很难推理出,与其他个体联合并生活在一个群体中,比独自一人更有利于生存。”而且,如果一个个体发生了突变,导致它不能繁殖(工蚁或兵蚁),其社会性所需要的突变将会消失!这个系统是一个“一揽子交易”,其中所有的成员必须合作才能正常工作。正如迈耶博士所说:“如箴言 30:25所提到的,这种共同的生活方式肯定是神所设立的。


白蚁在肠道微生物或菌圃真菌辅助下,以木材为食
白蚁在肠道微生物或菌圃真菌辅助下,以木材为食。

在 2000 多种白蚁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性,进化论者认为这给社会系统进化的观点提供了基础。然而,迈耶博士认为,这些证据更好地支持了在那些没有社会性的群体中,社会性从最初被创造的社会性系统中丧失了。


成熟的白蚁丘顶高约6米
根据迈耶和同事开发的公式,成熟的白蚁丘顶高约6米(20英尺),估计包含约120万只白蚁。5不同的蚁种建造不同的土堆形状。

进化论者认为现存的达尔文澳白蚁(Mastotermes darwiniensis,来自澳大利亚北部)是一种“原始”白蚁,因为它与蟑螂有一些相似之处。然而,根据进化论定年为“白垩纪”的化石,据推测已经有 1 亿多年的历史,与这个物种非常相似,因此它是另一种“活化石”。这个证据支持的不是进化,而是(无进化的)“静态”,“静态”换句话说就是受造物各从其
类地繁衍生息(创世记 1)。


白蚁如何消化木材?

动物(包括白蚁)没有消化木材所需的酶。白蚁利用微生物来消化木材。有些白蚁肠道里有微生物(称为鞭毛虫的微生物),另一些白蚁则在巢内的“花园”(菌圃)中培养真菌,并从真菌中采酶来消化木材。这就给进化论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这些昆虫都是从微生物进化而来,为什么在进化的过程中会丢失消化木材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有利于生存的性状,应会被自然选择的作用保留。但是,它在生态上也可能是破坏性的,我们的神在设计各种生命时当然明白这一点。


白蚁工蚁
白蚁工蚁负责筑巢、觅食和照顾幼虫。

作为一名基督徒,迈耶博士热衷于照管神赐予我们的世界。他参与了新西兰的各种保护组织。然而,他并不是不重视人类生命的“环境保护狂”。人类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他认为我们必须在人类的需要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迈耶博士表示,他会继续使用国际创造论事工大量有价值的文献,并且也会为这类工作做一些贡献。这不仅坚定了他对神话语的信心,也有助于他顺服神的命令,就是应该随时准备好为我们心中的盼望作证(彼得前书3:15)。 对信徒来说,毫无疑问,圣经是真的,亚伯拉罕的神是宇宙的创造者,祂将我们永恒的命运放在心上。

正如迈耶博士所说:“创造的复杂性,例如白蚁群落,彰显了神的荣耀,正如他在造物的工中所彰显的。” 

 

【扩展阅读】

● 是谁让猫头鹰无声地飞行?

● 黑蝴蝶的翅膀:启发了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 信天翁:驾御海风的能手

● 蝙蝠的精妙定位系统——进化论的又一难题

● 森林医生的全套豪华啄木装备从何而来?

● 行走在水面上的蜥蜴

● 鱼鳞——对柔韧护面手套的启发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胡格诺派是在17世纪由于迫害而逃离法国的基督徒。Wijsenbeek, T., Identity lost(身份不详):Huguenot refugees in the Dutch Republic and its former colonies in North America and South Africa, 1650 to 1750: A
comparison, South African Historical Journal59(1):79–102, 2007.

2. Sarfati, J., Refuting Evolution 1 & 2 and Refuting Compromise(《反驳妥协》已有中文版), 可在creation.com/store 获得。

3. Meyer, V.,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mound-building termites in the northern Kruger National Park, M.Tech. thesis, Technikon Pretoria, 1997.

4. Meyer, V., Intracolonial demography, biomass and food consumption of Macrotermes natalensis (Haviland) (Isoptera: Termitidae) colonies in the northern Kruger National Park, South Africa,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Pretoria, 2001.

5. Meyer, V. and four others, Intracolonial demography of the mound-building termite Macrotermes natalensis (Haviland) (Isoptera, Termitidae) in the northern Kruger National Park, South Africa, Insectes Sociaux 47(4):390–397, 2000.

6. Du Toit, J., Biggs, H. and Rogers, K. (Eds.), The Kruger Experience: Ecology and management of savanna heterogeneity, Island Press, 2003; limited preview via victormeyer.net/conservation.html.

7. Taiti, S., A new termitophilous species of Armadillidae from South Africa (Isopoda: Oniscidea), Onychium 14:9–15, 2018.

 

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victor-meyer-interview-termites.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