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2卷第4期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动。”这是研究鸭嘴龙(Hypacrosaurus stebingeri)的科研团队在鸭嘴龙遗骸中发现蛋白质、染色体和DNA化学标记的证据时的反应之一。1
在上世纪80年代,在蒙大拿州北部的两个麦迪森(Medicine)地层中人们发现了数十只关节脱落的恐龙宝宝。最近对其中一个恐龙头骨进行详细研究后,团队发现了软骨细胞,细胞内还保存着类似于细胞核和染色体的结构。
该团队用两种化学染料处理细胞,分别是蓝色的DAPI和红色的PI,它们都会与DNA发生反应,但PI只会与死的细胞发生反应,这一点与DAPI不同。
结果显示这些细胞中还存在长度不少于6个碱基对的双链DNA。他们的论文总结说:“对鸭嘴龙细胞中DNA化学染料标记的鉴定结果表明,恐龙 DNA 的保存时间可能比最初所设想的要长得多。”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个发现感到高兴。2 此恐龙被认为生活在7500万年前,但根据科学规律的精确计算,恐龙DNA完全分解的耗时要远远少于7500万年。
一篇论文计算出,即使在 –5℃的冰冻低温下,DNA也应该在大约680万年内就会完全断裂成单个碱基对。这时间不到恐龙化石被进化论所宣称的“年龄”的十分之一。而在15℃的温度下,只需要1万年,DNA就会断裂成平均长度约为13个碱基对的片段。3
圣经很清楚地记载,这些恐龙遗骸并没有数百万年的历史。在大约4500年前的全球挪亚洪水中,这些恐龙很可能被掩埋在沉积物内。根据真实化学研究所算出的分解速度显然与圣经记载是一致的,但却与数百万年的假说相距甚远。
【扩展阅读】
● 唤醒真实的历史
● 恐龙到底有多大?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Bailleul, A.M. and 5 others, Evidence of proteins, chromosomes, and chemical markers of DNA in exceptionally preserved dinosaur cartilage,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7(4):815–822, 2020.
2. Dvorsky, G., Paleontologists are sceptical about baby dinosaur cells supposedly found in fossil, gizmodo.com, 3 Feb 2020.
3. Allentoft, M.E. and 13 others, The half-life of DNA in bone: measuring decay kinetics in 158 dated fossils, Proc. Royal Society B 279(1748):4724–4733, 7 Dec 2012; Table 1. See also creation.com/dino-dna.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dna-detected-in-duckbilled-dino-fos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