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章名:The human body—God’s masterpiece
译者:卢慧明(Candice Loh)
文章来源:Creation 20(4):54–55, September 1993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篇 139 篇 14 节)
血管的新转折
Blood vessel 提起血管,我们会想起类似水管的笔直管子,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科学家发现,血管的形状呈轻微的螺旋形。卡罗(Colin Caro)与舍温(Spencer Sherwin)指出,相比直的血管,螺旋形血管令血液的流动更为平稳。他们发现,螺旋形血管能减少湍流造成的损害,尤其在 T 型交汇点。研究有助鼓励生产促进健康的保护材料。
血液的平稳流动对搭桥手术非常重要,搭桥手术中,外科医生从病人腿部取出静脉,用来取代心脏动脉阻塞的部分。假如外科医生将植入的血管稍为扭成螺旋形,可以令新血管更耐用,减少阻塞的发生。
资料来源:New Scientist 158(2134:)19, May 16, 1998.
创造主的确心思细密。
我们居住在……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当中最伟大的受造物——人类,是精密而有效能的“奇妙机器”。
人体有一个由骨头和软骨组成的动态框架,称为「骨骼」,配合枢纽和关节的活动设计,令骨骼变得灵活自如,而为减少有害磨擦,我们需要在活动部分添加润滑剂。
人造机器只能使用外来的润滑剂来润滑零件,然而人体能够在有需要地方自动分泌适量的啫喱状物质,作为本身的润滑剂。人体是十分奇妙的机器,尽管因为始祖犯罪令世界受咒诅(创世记 3 章),导致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基因突变),造成瑕疵。
人体有一间化工厂,比历史上任何一间化工厂要复杂精细得多。这间化工厂把我们所吃的食物转为活组织,令肌肉组织、血液、骨骼和牙齿生长,它甚至修补被意外或疾病损害的身体部分。工作和玩耍的力量,也是来自所吃的食物。
即使在寒冷天气,我们有时会觉得热,这时,人体的冷却系统便会动工,皮肤上数以百万计的微小汗腺会分泌出汗水,这是冷却系统令体温下降的主要方法。人体有一个自动恒温器去管理发热和冷却系统,让体温保持在 37°C(98.6°F)。
大脑:世上最卓越的电脑系统
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电脑系统中心,比历史上最卓越的电脑系统更为奇妙。人体电脑系统计算和发送到身体各部分的信息达 10 亿计位元(bits,信息单位),这些信息控制身体的每个动作,小至眼皮跳。大部分电脑系统利用线路和电子零件来传送信息,人体则透过神经,将中央神经系统的信息来回传送至身体各部分。单是一个人脑的线路和电路系统数量,就可能超过世上所有电脑系统的总和。 1我们的大脑的确奇妙。
事实上,我们看书的这一刻,其实是使用脑部来看东西。当然,我们是透过另一奇妙构造——人类眼睛,把信息传送到脑部。现代相机与眼睛有相同的基本操作原理,人类眼睛更可自动对焦和调节光圈。
耳内有一个细小而完美的乐器,奏出我们所听的声音。声波进入外耳道,经中耳的骨头传送到外形像螺壳的耳蜗。外耳利用空气传送声波,耳蜗则充满液体,要把声波由空气传送到液体,是科学的一大难题,而能够胜任此工作的,是中耳三块称为「听小骨」的骨头,令声音不至失真。有趣的是,听小骨在出世时已有固定尺寸,不会随年龄成长。
心脏是一个肌肉泵,把血液泵进数以千里的血管,养分和氧气随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分。心脏平均每分钟泵出 6 公升血液,一日所泵的血液,足够注满逾 40 个容量 200 公升的桶。
“人体的确是奇妙的机器。以上这些构造存在的事实,充分证明它们是出自一位满有智慧和拥有非凡技术的设计者,这位设计者就是上帝自己。「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创世记 1 章 27 节)”
我们可在「地上的尘土」中找到人体的原料(即身体的基本化合物),但是,这些化合物并不能自己排列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只有透过智慧才能成事。
DNA:产生人类的程式
创世记告诉我们,上帝用「地上的尘土」(即一堆化合物)造出一个男人,然后向他的鼻孔吹入生气,男人便成为一个有灵的活人。人类与动物不同,因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创世记 1 章 27 节)。上帝设计的人体,有能力透过简单化合物,把产生人类的所需程式遗传给下一代。
我们不只是化合物组成的身体,而是上帝别出心裁的创造。人类是上帝的杰作,是祂独具匠心的作品,为万物之冠。
宇宙中最好的信息处理系统
人体无疑是世上最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假如我们把所有人体信息处理加起来,包括有意识的(如语言、信息控制、随意运动)和无意识的(器官功能信息控制、荷尔蒙系统),每日处理的信息总和达 1024 位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比起全球图书馆收藏的人类知识总和 1018 位元,高出 100 万倍。
资料来源:Dr Werner Gitt, in Information: The Third Fundamental Quantity, (reprint from) Siemens Review, 56(6), November/December 1989.
注解: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discussion the author had with Dr Ratnakant Sanjay, M.D., of Bangalore, India.
【扩展阅读】
● 鲜为人知的胎盘
● 走路不是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