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问题要问对

写一条评论

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1卷第2期

最近,朋友邀请我去他的农场转转,农场坐落在一片曾有几百个火山爆发的地区。

我们参观了一个采石场,看了一些火山灰和熔岩,把车开上了火山口,又游览了这片火山地带的广阔、富饶的农田。

一直以来,朋友对自己农场上的岩石又是惊奇又是困惑。“从我受的教育来看,世界不可能是六千年前的六天之内形成的。”我们一边参观他的农场,一边聊起这些困扰了他许久的问题。我解释了地形是如何在挪亚洪水期间形成,火山又是如何在洪水尾声爆发。问题接连不断:“地球不可能那么年轻,因为……”

最后我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广的视角,才能帮助我们问对问题。”我继续解释:“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界。错误的方法就是孤立地处理每一个问题,说:‘因为某某问
题,所以圣经不可能是对的。’相反,我们应该从更广的视角出发,问‘我们如何从圣经的角度来解释某某问题?’这么问就会给我们一些思路,知道要去考虑或调查哪些领域。”我们聊到如何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他似乎挺受鼓励。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个方法带有偏见,但是大家无论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都是这么做的。相信进化论和地球年龄有数十亿年的人不会因为与之相反的证据就放弃自己的立场。他们会问:“我们怎么从进化论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他们会将这些与进化论冲突的问题束之高阁,相信有一天一定有人能找到解决方案。

举例来说,本期中关于矮星系的文章报道了与大爆炸模型的年老宇宙史冲突的一个发现。这些星系理论上应该随机绕行,但事实上没有。研究人员不会产生放弃大爆炸理论的念头,他们只会去想办法用大爆炸解决问题。

我们从圣经的视角出发,道理也是一样的。举例来说,如果动物和人类都是按圣经所说在第六天被造,那么恐龙和人类应该生活在同一时期。我们就应该能看到相关证据,但是这些证据鲜为人知。我们不会因此就否定圣经的记载,相反,我们要去寻找证据,而且会发现证据其实不少。万斯·内尔逊这些年来一直在收集古人对恐龙的描绘,有挂毯、刻蚀、陶器和刺绣等。

再举一个例子,当我们看到博物馆中的展品成列和课本上对人类进化的详细说明,我们会怎么想?认为人类是在六千年前的第六天被造是荒唐的。但是当我们自己去研究,如彼得·莱恩(Peter Line)所做的,我就会发现证据其实支持我们的祖先是亚当和夏娃,而非猿猴。

不要因为电视怎么说或官方说明上怎么写,你就全盘接受。要自己去研究。《创造》杂志会给你提供许多帮助。自己去发现,世界的各个领域如何能够更合理地通过圣经历史的视角来看待,包括岩层、化石、基因、动物、人类、文化、植物、星星、地质——还有你自己。希望你喜欢这一期杂志,读完后不要忘记把它分享给你关心的人。  

 

【扩展阅读】

● 是谁让猫头鹰无声地飞行?

● 黑蝴蝶的翅膀:启发了太阳能电池的设计

● 信天翁:驾御海风的能手

● 蝙蝠的精妙定位系统——进化论的又一难题

● 森林医生的全套豪华啄木装备从何而来?

● 行走在水面上的蜥蜴

● 鱼鳞——对柔韧护面手套的启发

 


正在加载评论... 之后将刷新评论 00:00.

成为第一个发表评论的人。

发表评论...
字符限制。
或作为访客发布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