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如何在大洪水后散布到全球各地?

挪亚洪水后由于连绵不断的小规模火山喷发,把大量火山灰喷入大气层,阻隔了太阳光,使当时的全球的气温逐步降低。


岩浆流入海洋,使海水升温
岩浆流入海洋,使海水升温

同时岩浆流入海洋,海水升温的同时,其蒸发的速度变快,大量的水汽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以降雪的形式回到陆地,继而形成数百年的冰河时期。 


冰雪主要覆盖高纬度地区的冰河时期
冰雪主要覆盖高纬度地区的冰河时期

 冰大量累积在陆地的同时,海平面也在不断降低,部分连接大洲之间的陆桥露出水面。动物便通过这些陆桥分散到各大洲。欲了解详细信息,请参阅文末的扩展阅读链接。

 

地表的树木在大洪水中几乎全部被毁

 你也许会问,陆上的动物和飞鸟可以在大洪水前以一公一母的方式在方舟上留种,洪水后再重新繁衍,并通过陆桥分散到世界各地。那么不会走动的植物又如何在洪水后再次生长呢?毕竟挪亚没有收到命令,叫他在方舟上保存各种各样的植物。

首先,大洪水前陆地上的植物(包括各种树木和植被)几乎全部在这场洪灾中被摧毁。当时海底的火山集体猛烈喷发,海底地壳急速扩张,推动着各大板块快速漂移。这个过程中,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引发剧烈的地震和海啸,由此掀起的滔天巨浪冲刷着各个大洲,可以想象陆地上的树木在这场洪灾中是无一幸免的。


遍布世界各地的煤层
遍布世界各地的煤层,图中黑色区域  

全球各地分布着大量煤层,它们正是在大洪水中被冲毁的植物沉积在一起所形成的。

若大洪水前的树木被“全歼”了,那么洪水后的植物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它们又如何散布到各个大洲,甚至离大洲很远的小岛上呢?答案是靠它们的种子通过洪水漂流到世界各地,在水退后在各大洲扎根重新生长的。

 

种子能在海水中保存一段时间

 或许你有点不相信种子可以在海水中得到保存,但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当时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种子确实可以在盐分较高,与海水类似的水中保存相当一段时间的。

为我们介绍这个实验的是一位美国昆虫学家,他叫詹姆斯·T·科斯塔(James T. Costa),兼任达尔文信托基金会执行主任。科斯塔曾经写过一本书,名为《达尔文的后花园:小实验如何撬动大理论》。书中介绍了一个很有趣的实验:

1855年,达尔文开始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种子盐渍实验”,操作方法是将卷心菜、水芹、萝卜、生菜、胡萝卜、洋葱等植物的种子放入地窖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模拟种子处于海水的环境。


种子浸泡实验
种子浸泡实验

当时达尔文只进行了一周的浸泡。结果上述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了在水流作用下,植物种子的长距离扩散是可能的。

初尝甜头的达尔文马上写信给他的朋友以及亲人,索要各大洲原产的植物种子,用于测试被盐水浸泡的效果。

期间,达尔文的孩子也帮助父亲完成多次实验。


达尔文发表在《园丁纪事》上的关于盐水浸泡对种子影响的信息征集涵
达尔文发表在《园丁纪事》上的关于盐水浸泡对种子影响的信息征集涵

 冰大量累积在陆地的同时,海平面也在不断降低,部分连接大洲之间的陆桥露出水面。动物便通过这些陆桥分散到各大洲。欲了解详细信息,请参阅文末的扩展阅读链接。

最让达尔文兴奋的是,辣椒和水芹经过137天的浸泡也仍然发芽了。

之后经过两年多的实验,他对植物种子浸泡实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通过测算洋流速度,达尔文认为种子完全可以漂洋过海到另一个大洲。

达尔文这个实验虽然是用来证明洋流能把植物种子传送到各大洲,但它也可以说明挪亚大洪水期间种子随着洪水流分散到各大洲的情况。洪水结束后,这些种子落在刚由大洪水留下的湿润泥土中,为它们之后发芽和快速生长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土壤环境。

 

植物种子的“交通工具“

 不少植物的种子的密度低于水,不会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而比水重的红豆,它被包裹在豆荚中,可以浮在水面,豆荚成了豆子漂洋过海的交通工具。


红豆豆荚
红豆豆荚  

而且很多带有种子的果实也“轻功了得”,能自行漂浮在水面,比如苹果。


苹果的密度低于水,所以能漂浮在水面
苹果的密度低于水,所以能漂浮在水面  

野生苹果树的果实掉落在河流,浮在水面
野生苹果树的果实掉落在河流,浮在水面  

但你知道吗,有些种子(或带种子的果实)不仅自己漂,它们还可以搭乘“载具”呢。毕竟有些植物(包括其种子)可以附在大片浮在水面的植物浮垫(如被洪水折断的树枝和叶子),或附在火山运动形成的浮石上,得以存活下来。

你们到访过一些湿地和湖面,看到水面上这样的植物浮垫吗?大洪水期间,种子可以浮在这样的浮垫,随着水流,被运送到世界各地。


植物种子也可以附在浮垫上分散到世界各地
植物种子也可以附在浮垫上分散到世界各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类火山浮石。火山浮石又名火山岩,是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在急骤冷却后,由于压力的急剧减小,内部气体迅速溢出膨胀而形成的一种有密集气孔的玻璃质熔岩。


充满气孔的火山浮石
充满气孔的火山浮石  

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由于其孔隙多、质量轻、因此能浮于水面而被称为浮石。

科学课的老师也给大家展示了火山浮石浮在水面的实验。先对浮石进行称重。


先对岩石称重
先对岩石称重  

其气孔体积占岩石体积的50%以上。

再将石头放入水中,石头浮在水面。



火山浮石漂浮在水面  

这类石头在世界不少地方都能找到。最有趣的是非洲南部热带河流沿岸的居民用这种石头做成“石筏”。


飘在水面上的“石筏”
飘在水面上的“石筏”  

这种“石筏”有浮力不会沉的原因就是其内部具有蜂窝状的结构,内部充满了空气,空气的密度比水要小,所以很难沉下去了。当地居民正是利用这种石头天然的特殊浮力,就地取材制作石筏来捕鱼和渡河。

挪亚大洪水期间不仅海底的火山,而且陆地的火山也大规模喷发,这类火山浮石形成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偶尔落到浮石上面的植物种子可以“搭乘”这样的石筏漂洋过海,分散到各个大洲。

此外,那些储存在挪亚方舟上的食物中也有部分是种子。不少种子会附在动物身上,待洪水退去后动物出方舟,种子落在地面再发芽生长。 

 

总结

 总的来说,植物虽然被洪水毁灭,但其种子被存留,之后再扎根发芽生长这个过程并不难实现。毕竟在创ˇ世记8:11记载鸽子把一片橄榄叶带回给挪 亚,说明洪水过后挪~亚一家离开方舟时,各种植物就已开始重新生长繁殖了。


鸽子带回橄榄枝
鸽子带回橄榄枝

当时达尔文只进行了一周的浸泡。结果上述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了在水流作用下,植物种子的长距离扩散是可能的。

 

【扩展阅读】

● 挪亚大洪水后的冰河时期如何帮助动物往各大洲迁徙

● 红地毯:澳洲红狐案例有助于理解创世记大洪水后的生物迁徙

● 《反驳妥协》第八章:全球性洪水和挪亚方舟

● 煤:大洪水的记忆

● 大洪水的岩石印记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397560.

2.  火山浮石漂浮在水面gif截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LH9KImLU.

3.  插图、封面:网络图片。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