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开初中生物课本,你都会看到一只如乌鸦般大小的鸟,名叫始祖鸟。
自然界中鸟的种类成千上万,生物书没有选择常见的麻雀,也没有选择凶猛的老鹰,而就选择了始祖鸟,难道这鸟有什么特殊身份?
进化论的故事说,一种生物可以通过漫长的进化,最终变成另一种生物。如果这种缓慢渐进的过程是真实的话,那么两种生物之间肯定存在某种中间过渡物种。比如某种生物“AAA”会先进化成“AAB”,再进化成“ABB”,最后变成“BBB”。而“AAB”和“ABB”就是所谓中间过渡物种。
进化论称鸟类是从不会飞的恐龙进化而来的,而上面提到的那只始祖鸟据说是恐龙与鸟类之间的中间过渡物种。
难道这只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被视为两大类动物之间的过渡物种?打开书本,上面对始祖鸟的描述是这样的:
“始祖鸟的大小和乌鸦差不多,被覆羽毛,它具有和鸟翅膀一样的前肢,但前肢的末端还有指,指的末端有爪,它的嘴里有牙齿。也就是说,它的身体结构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
解密始祖鸟的身体构造
那始祖鸟到底是不是中间过渡物种呢?我们从它的化石记录(下图)来研究一下它的各种特征。
下图是按照它的化石进行复原后是这个样子。
首先,始祖鸟身上有非常丰满的羽毛,但找不到爬行动物特有的鳞片。
此外,始祖鸟的骨架是中空的,完全是鸟类的骨架。要知道鸟类的骨骼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差别。
飞行鸟类的骨骼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结构不仅能让神经从骨头中间穿过,还能减轻鸟儿的体重,方便它们在空中飞行。
但陆上的恐龙这种爬行动物的骨骼是结实笨重。所以从骨骼上看,始祖鸟就是飞行的鸟类,而没有半点爬行动物的特征。
还有始祖鸟的爪子是栖鸟的爪子,能够抓着树枝在树上睡觉而不会掉下来的。这跟在陆地上跑来跑去的恐龙的爪子有很大的区别。
不仅如此,现代科技让我们对始祖鸟的大脑结构有了新的认识。依靠现今的CT设备仪器,我们现在可以对始祖鸟化石的大脑(头颅)进行扫描。
下图是始祖鸟的大脑通过扫描后所呈现的样子。可以说,始祖鸟大脑与现代鸟非常相似,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很发达的视觉皮层,这是飞鸟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由于飞鸟在高空高速飞行时,它必须具备非常敏锐的视觉能力,才能看到远处的一些小动物。在发现并对猎物准确定位后,飞鸟才能进行捕食。
要让飞鸟拥有这项能力,不仅它眼睛的视力要非常好,而且其视觉皮层要非常发达,才能快速分析眼睛所看到的视觉信息。
通过分析明显看出其大脑完全是一只飞行鸟类的大脑,因为陆地的爬行动物不会具备如此发达的视觉皮层。
针对始祖鸟的种种特征,《有脊椎古生物学期刊》的研究人员也表示:
“头胪上雀鸟特征显示始祖鸟是鸟类。而并非远古长有羽毛的非鸟类恐龙。”
爪子和牙齿是爬行动物的专属特征吗?
尽管如此,进化论者称始祖鸟身上有两个特征是爬行类动物所拥有的,以此认为它就是从爬行类动物(即恐龙)进化而来的。一个特征是翅膀上的爪子,另外一个是牙齿。
但问题是:有牙齿和翅膀上有爪子是不是属于爬行动物的专属特征呢?
我们现在知道有一些现代鸟的翅膀上也是有爪子的。比如说,南美洲有一种鸟叫做麝雉鸟,在它翅膀的中间就有爪子。
在它年幼的时候,能用这个爪子在树枝上爬来爬去。可以说,爪子其实并不是恐龙以及爬行动物的专利,一些现代鸟类也有,比如鸵鸟、食火鸡等。
第二个特征是牙齿。一直以来,科学家知道牙齿并不是划分动物的一个标准。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例子:
好像两栖动物中的(成年)蚓螈有牙齿,而青蛙没有牙齿。
爬行动物中的蛇有牙齿,而乌龟没有牙齿。
哺乳动物中的狗有牙齿,而食蚁兽就没有牙齿。
鸟类中的始祖鸟有牙齿,但知更鸟就没有牙齿。
我们明显看得出,牙齿真的不是动物种类划分的标准,也不是爬行动物的特征,而且近代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始祖鸟牙齿的结构和头骨的大小与恐龙差别很大,进一步否定了进化的故事。
因此,始祖鸟也不过是一只已经绝种的飞鸟而已,完全没有恐龙的特征,根本不能算是中间过渡动物。
为什么错误的证据还被保留在书本中?
到这里,你心中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完全具备飞行鸟类特征的始祖鸟还保留在课本,并展示在博物馆中,还向人们宣传说它就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过程中的过渡物种呢?
原因非常简单:化石记录中找不到任何进化过渡物种的证据。
正如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第十章所承认的:
“地质学的确没有发现任何这种微细级进的连锁;这大概是反对自然选择学说(进化论)的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异议。”
为了让始终缺乏证据的进化论不至“裸奔”那么难看,虽然始祖鸟这个“证据”漏洞百出,但在更好的证据出现前,进化论者只好拿它作为掩盖“最明显的和最重要的异议”的遮羞布。
【扩展阅读】
● 鸟类进化论的破灭
● 无声飞行的猫头鹰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1996年3月)
2. 插图、封面: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