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创造》杂志中文版第42卷第4期
最近有一篇关于白喉秧鸡(Dryolimnas cuvieri,见图1)的论文,其研究了在印度洋西南部的马达加斯加群岛和马约特岛附近的几个小岛上的秧鸡,
证据表明这种原来会飞的鸟类逐渐丧失了飞行的能力,据称此过程经过了 34 万年。1 这些岛屿上出现了几个不会飞的秧鸡亚种,见表 1。
其中有一种是在非洲的塞舌尔群岛的阿尔达布拉岛礁上发现的,叫阿尔达布拉秧鸡(Dryolimnas cuvieri subsp. aldabranus),是印度洋上仅存的最后一种不会飞的秧鸡。化石证据表明,这个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实际上之前已经灭绝了,然后一种基本相同的不会飞的秧鸡又重新出现了。这是因为更多会飞的秧鸡飞到岛上,然后又失去了飞行能力。研究人员承认,这发生在“2 万年前或更晚的时候”——这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犹如眨眼工夫。2
秧鸡的品种 | 飞行能力 | 发现地点 | 是否灭绝 |
Dryolimas cuvieri cuvieri | 能飞翔 | 马达加斯加和马约特岛 | 否 |
Dryolimas cuvieri aldabranus | 不会飞 | 阿尔达布拉岛 | 否 |
Dryolimas cuvieri abbotti | 飞能力差 | 亚三森岛 | 1937年灭绝 |
Dryolimas augusti | 不会飞 | 马斯卡瑞恩岛 | 17世纪灭绝 |
Dryolimas sp. | 不会飞 | 毛里求斯 | 已灭绝 |
表1. 在印度洋西南部能飞行和不会飞的秧鸡品种列表
这群秧鸡的特别之处在于,飞行能力的丧失似乎已经发生了好几次,而且发生得很快。这种丧失飞行能力的秧鸡被保存下来的特殊条件包括缺乏陆地捕食者和食物竞争者。
丧失飞行能力并不是进化!
这篇论文的作者声称,不会飞的秧鸡已经“进化”了好几次。1
尽管作者这样说,但这个例子并不能算是进化论的证据。丧失飞行能力是一种损失,而不是增加能力。如果会飞的动物是从不会飞的动物进化而来的话,在这个例子中根本没有看到新的生物结构进化出来;反而只看到了原有功能的丧失。
当秧鸡第一次飞到这些秧鸡种群数量相对稀少的岛屿时,它们没有受到捕食者的威胁,因此不需要飞行逃命。因此,翅膀发生突变而受损的秧鸡没有被淘汰,因为它们不会被捕食者吃掉或难以找到食物。
此外,众所周知,在常常有大风吹袭的小岛上,丧失飞行能力的鸟类和昆虫更为常见。因为在这种环境中,那些因突变而丧失飞行能力的动物实际上比能够飞行的动物更具有选择优势。在风暴时会飞的鸟更可能被吹走,再也不能回来,因此它们无法再为它们的种群贡献基因。3 而且,不会飞行的鸟不需要耗费额外的能量成本来维持飞行所需的翅膀肌肉和神经。
【扩展阅读】
● 有袋类和胎盘类
参考文献和注释
1. Hume, J.P. and Martill, M. Repeated evolution of fl ightlessness in Dryolimnas rails (Aves: Rallidae) after extinction and recolonization on Aldabra, Zoological J.Linnean Society, 2019.
2. Katz, B., How evolution brought a flightless bird back from extinction;smithsonianmag.com, May 13, 2019.
3. 常被大风吹袭的岛屿上不会飞的昆虫: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缺陷也可能是一种优势,参见 Creation 19(3):30, 1997; creation.com/beetle.
4. Catchpoole, D. and Wieland, C. Speedy species surprise, Creation 23(2):13–15, 2001; creation.com/speedy.
本文原英文链接见:https://creation.com/rail-loss-of-f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