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挪亚大洪水详细解读板块漂移

1 条评论

相信大家都摆弄过地球仪,也看过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当你看到上面展示的七大洲和四大洋时,心里会有什么感想和疑问呢?

在19世纪中叶,有一位法国地理学家名叫安东尼奥·斯奈德-佩列格里尼(Antonio Snider-Pellegrini)。他不仅是一位年轻地球创ˇ造论者,而且在洪水地质学方面也颇有造诣。

1858年,安东尼奥在其著作《创世及其奥秘》中提出了大陆板块漂移理论,认为目前世界所有大洲在过去曾经连在一起,因为他发现北美洲和欧洲存在相同的植物化石,而且在其它大洲也找到类似的化石。1


安东尼奥绘制的两幅地图,展示了美洲和非洲在历史上曾经连在一起
安东尼奥绘制的两幅地图,展示了美洲和非洲在历史上曾经连在一起

几十年后,德国有一位名叫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的地球物理学家兼气象学家也提出类似的观点。2

据说当时他因病住院,除了躺在病床上,啥都做不了。百无聊赖的他不时朝着床对面墙上的一张世界地图发呆。 


魏格纳
魏格纳(Alfred Lothar Wegener)

某天,他在这张世界地图上灵感刹现,发现大西洋两岸区域的周边轮廓十分吻合,位于南美洲一边的海岸线(即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另一边非洲的海岸线(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看上去就像一张拆开的拼图。

次年病愈后,魏格纳回想起一年前住院时萌发的灵感,经过仔细思考后他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地球上的所有陆地最初就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大西洋两岸的陆地被分割了,最终以漂移的方式形成了现今的大陆分布状况。

1915年魏格纳出版的《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更是轰动一时,书中描述地球陆地板块在远古时期是一块连在一起的超级陆地,称为“泛古陆”。远古时期的地球海洋只有一个,称为“泛大洋”。“泛古陆”就是一块被“泛大洋”包围着的陆地。


魏格纳想象的板块漂移图
魏格纳想象的板块漂移图

 之后,地球在一次事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泛古陆”在这次事件中发生了断裂,被分裂出来的陆地板块向外漂移,并最终到达了今天所在位置上,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以及现代地球版图的基本面貌。

魏格纳这套崭新的假说吸引了大批科学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仅在海岸线形状上,各个大陆之间大致吻合,而且在彼此地层和化石分布状况也支持这个陆地板块漂移假说。

比如北美洲、非洲和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北美纽芬兰一带的褶皱山系与西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都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山带;非洲南端和南美阿根廷南部的地质构造方向、岩石层序和所含化石相一致。


左边北美的褶皱山系与右边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
左边北美的褶皱山系与右边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褶皱山系相对应

该假说经过之后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主流科学家都普遍接纳“大陆板块漂移”学说,认同地球所有大陆最初曾经是连在一起的巨型大陆,称之为泛大陆。之后发生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这种“泛大陆”的观点恰好印证了创~世记1:9的记载:“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

 

发生板块漂移的原因

进化论者和创ˋ造论者都同意大陆板块漂移的现象。但是你知道吗,有关板块漂移发生的原因速率,双方的观点却是大相径庭,各执一词。

进化论者(包括魏格纳)认为:最初被分裂出来的陆地板块是在地球自转和天体引力的作用下向外漂移。整个过程发生在非常久远的过去,而且整个板块分裂和漂移的过程非常缓慢,花了数亿年。


地外天体的引力不足以把地球各大板块扯散
地外天体的引力不足以把地球各大板块扯散

但板块漂移的发生机制是否如进化论者所说的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天体引力作用,其过程是否真的那么缓慢和渐进呢?若然最初这块“泛大陆”被其它天体的引力吸引,那么它会整体发生漂移,并不会分散成今天的七大洲。另外,目前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不可能把最初的整片大陆“甩开”分成好几块。

相反,创造论者给出一套更加合理客观的解释。我们知道,挪亚大洪水是真实发生过的世界性灾难(详见文末的扩展阅读),在各个大洲留下大量沉积岩,塑造了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同样,这场惊世洪灾在板块漂移的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之前有关大洪水的文章中谈论过大洋底的火山带(又称海岭或洋脊)。

海岭最先是人们铺设跨越大西洋底的电缆时发现的,又称为“大西洋中脊”。后来也相继在印度洋中部、太平洋东部发现类似的洋脊。


遍布大洋底部的洋脊(红色内的黑色线)
遍布大洋底部的洋脊(红色内的黑色线)

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这些大洋中的海岭存在首尾相接的状况,全球海洋广泛分布,其总长度达到6~8万公里,成为地球上最大最长的山系。如果查阅海底地形图会更加直观。


洋脊,海底地形图
洋脊,海底地形图

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西洋海岭,几乎从北极区延伸到南极区,长达1.5万公里,宽500~900公里。


著名的大西洋海岭
著名的大西洋海岭

遍布各个大洋的这些海脊是如何形成的呢?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由里到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达5000摄氏度。地幔的温度为可达1300摄氏度(软流圈),高温令地幔部分岩石熔化,形成岩浆。在某些地方,岩浆涌出地壳,就形成火山。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

岩浆上涌会使海底的岩石圈发生什么变化呢?岩石圈由地幔最上层和地壳两个部分组成。地壳裂开时,炽热的岩浆就会喷出,岩浆冷却后形成新的地壳物质,填补裂缝。


岩浆上涌,冲破地壳,形成裂缝
岩浆上涌,冲破地壳,形成裂缝

上涌的岩浆十分炽热,涌上到高于原有地壳的位置,就会形成一道隆起的海脊。


海脊由此形成
海脊由此形成

现在科学家对这些遍布大洋底部的海脊的研究有了一个非常惊人的结果。

我们看看下面全球海岭图:红色部分代表最年轻的岩层,黄色代表比较年轻,绿色次之,蓝色表示相对古老的岩层。


大洋海脊(红色区域)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年龄的岩层

也就是说,这些海底火山都是沿着这些海岭在过去的某个时间同时爆发的。

可以说,海岭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原因在于它是地壳扩张的产物。因为扩张,地壳下的岩浆一次次沿扩张裂缝喷发而出,形成了新的地壳,即地壳的增生带。在增生时新的岩浆挤压老的岩浆,把老的岩浆挤向两侧。


海洋地壳快速扩张
海洋地壳快速扩张

所以,离海岭火山口越远,岩石就越老。反之,离火山口越近,岩石就越新,非常有规律,也具有对称性。这是板块构造最有力的证据。 


海底地壳移动的方向与大陆漂移的方向一致,请留意上图中的箭头
海底地壳移动的方向与大陆漂移的方向一致,请留意上图中的箭头

更加重要的是: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出,海岭的形状与大陆分裂的形状很吻合,海底地壳移动的方向与大陆漂移的方向也比较一致,表明海洋地壳的扩张和运动就是推动大陆发生分裂和漂移的主要力量。而且这样的漂移在挪亚洪水期间应该是非常迅速的,绝非进化论者认为的那样需要数亿年的时间来完成。

 

大陆快速漂移有什么证据吗?

英国科学家用地球物理卫星成功地测量到大陆随板块缓慢地漂移的速度和方向。已获得的部分测量成果如下:夏威夷与南北美洲每年约以5.1厘米的速度靠近;大西洋每年约以1.5厘米的速度扩张;澳大利亚每年漂移6.9厘米。3


澳大利亚每年漂移6.9厘米
澳大利亚每年漂移6.9厘米

也就是说,目前大陆随板块还在缓慢移动,偶尔会在板块之间的地区造成地震和海啸,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的海啸。但你认为以目前这样的移动速度能造成挪亚大洪水那种淹没全球的惊世洪灾吗?

当然不可能。之前的文章讨论过这场大洪水在地球上留下大量证据:全球广泛分布着厚厚的沉积岩,以及岩层中大量的动植物化石(包括陆地哺乳动物与鱼类混合在一起的化石和海洋贝类化石群)都诉说过去地球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大洪水。一般的洪水和海啸根本不可能造成如此的地层和地貌(详情请参考文末的扩展阅读)。


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沉积岩都在诉说过往发生过一场淹没全球的大洪水
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沉积岩都在诉说过往发生过一场淹没全球的大洪水

我们推想一下:现今偶发的小型地震海啸是由于板块之间每年数厘米的缓慢移动导致发生碰撞的结果。可以合理地推测,在挪亚大洪水期间这些全球海底的火山一起爆发,造成海底板块快速移动,推动大陆板块快速漂移,所产生的地震海啸无论从强度和规模都要厉害很多。

可以说,现在我们从世界地图上看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貌基本就是在大洪水期间板块快速漂移后形成的。也正是由于当时海底火山带的集中猛烈爆发,海底地壳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各个大陆板块被快速推开,比如大西洋洋脊左右两边美洲板块和非洲欧洲板块迅速分开。


大洪水期间,各大板块被快速推开
大洪水期间,各大板块被快速推开

在大洪水结束后,海底火山逐渐停止喷发,地壳的扩张也减缓,大陆漂移的速度才慢慢降低,最终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版图。

 

为什么传统地质学家认为板块漂移需要漫长时间?

为什么进化论者认为板块漂移需要数亿年的漫长时间呢?原因在于他们用目前的情况去推断过去。他们否认全球性的大洪水,认为一切都是按照与今天差不多的速度形成的,现今观察到板块漂移的速度只有几厘米,按照今天大洲之间距离(如非洲和南美洲相隔了数千公里宽的海洋),于是就推断板块漂移了数亿年才达到这个距离。

但这样一种均变论的思想是不可靠的,因为地球历史曾经发生过影响地质进程的大灾难。

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日常生活的例子来说明——擦桌子。

在普通的居家环境,如果一周不擦桌子,桌面就会铺上一层灰尘。如果家里搞装修粉尘大,那么几个小时桌面就铺满灰尘。假如房子附近发生火山喷发,那么桌面几分钟就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桌子上灰尘的厚度取决于实际情况
桌子上灰尘的厚度取决于实际情况

如果有人问,桌面厚厚的尘土是由于几个星期没有擦桌子所致吗?答案是要取决实际情况。毕竟刚才说了,一场火山喷发就能在短时间内让周边地区铺满厚厚的火山灰,均变论的思想并不适用。

同样,由于挪亚大洪水和全球性海底火山集体大爆发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期间剧烈地壳运动可以使大陆板块发生快速的漂移,根本不用进化论者所说的需要万古千年才能达成,而这场大洪水无论在圣~经,还是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化石记录中都留下浩如烟海,难以磨灭的证据!

 

  

【扩展阅读】

● 大洪水的岩石印记

● 你知道几千年前的那场全球大洪水吗?

● 地幔中较冷的地壳板块指向不久之前的巨大灾难

● 山谷和峡谷在挪亚洪水期间的形成

● 还有一些让你惊诧无比的大洪水证据(附精彩视频)

● 你知道几千年前的那场全球大洪水吗?


参考资料与图片出处

1.  安东尼奥·斯奈德-佩列格里尼的生平资料参考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tonio_Snider-Pellegrini

2.  魏格纳的生平资料参考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Alfred_Wegener

3.  http://www.qwbus.com/?p=44475

4.  插图、封面:网络图片。

 

正在加载评论... 之后将刷新评论 00:00.
  • 本评论尚未发表。
    Ming · 16/01/2025
    圣经2章10-14: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
    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
    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
    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
    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結,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创世纪的时候地球陆地板块应都一起的,上帝用4道河灌溉“那园子”,不过一直以来由于地壳运动,加上圣经讲的大洪水,冰河时期…所以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认知的世界,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那4道河所留下来的一些支流-就是现在世界上著名的河流,如果将板块重新连一起,这些河流是相通的…所以“那园子”就是创世纪时的地球陆地(四大文明古国流域)…!?

    由于地壳运动,地表一直变化。圣经提到的4条河是否对应了四大文明古国的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到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一些支流,比遜河应是现今的印度河/恒河 一带;基训应是现今的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这些,希底结则应是连贯亚洲的湄公河/长江/黄河这一带(中国的三江源与湄公河历史中是连一起的…)伯拉河就应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波斯湾这一带!?
发表评论...
字符限制。
或作为访客发布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